开云新闻中心

2025年甘肃省“四季村晚”春节主场暨全国春节“村晚”(景泰县芦阳镇芦阳村太欣新材料科技)示范展示活动圆满举办

2025-02-18 10:07:57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“火树银花合,星桥铁锁开。暗尘随马去,明月逐人来。”在乙巳年元宵佳节这一充满欢乐祥和氛围的日子里,为进一步丰富广大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,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与幸福感,由省文旅厅指导,景泰县委、县人民政府主办,景泰县委宣传部、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、县融媒体中心、芦阳镇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2025年甘肃省“四季村晚”春节主场暨全国春节“村晚”示范展示活动,在景泰县芦阳镇芦阳村成功举办。白银市委书记杨建武,省文旅厅党组成员、副厅长吕兴来,白银市委常委、纪委书记、监委主任董兆生,白银市副市长李敏娜等领导出席相关活动。此次活动吸引了当地干部群众6万余人参与,活动现场热闹非凡太欣新材料科技。

  本次“村晚”活动精心策划,设置了六大特色主题板块,分别为“鼓乐喧天·福佑芦塘”社火展演、“蛇舞新春·上元欢歌”文艺晚会、“铁韵繁花·绘梦芦塘”非遗展示展演、“年味芦塘·福闹元宵”打卡、“福临芦塘·年味小镇”文创农特美食展销以及网红大V直播宣推。活动深度挖掘并充分展现了景泰县原汁原味的乡风、乡俗、乡情、乡韵,全方位呈现了当地农村生活的丰富多彩,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文化活力,让广大群众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尽情享受文化带来的愉悦与满足。

  展演节目内容丰富多样、雅俗共赏,涵盖了戏曲、小品、快板、舞蹈、歌曲、秧歌社火等多种艺术形式。这些节目贴近群众生活,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,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、耳目一新的艺术盛宴。活动现场,非遗传承人进行了剪纸、树皮笔画、“打铁花”、社火游街、“滚灯”、烟花秀等项目的展演展示。他们以精湛的技艺,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传递新春的美好祝福,让现场观众近距离感受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。

  在特色文化街区,主办方精心推出了游芦塘、逛夜市、赏花灯、猜灯谜、品美食、看炉火等12项主题打卡活动。活动巧妙地将文化、美学、知识、艺术、时尚、科技等元素有机融合,把传统的“吃、住、行、游太欣新材料科技、购、娱”旅游六要素,升华为“品、享、学、思、鉴”的深度沉浸体验,吸引了广大群众和游客纷纷驻足打卡,沉浸其中感受节日的欢乐氛围。

  活动期间,现场锣鼓喧天、鞭炮齐鸣,掌声、喝彩声、欢笑声交织在一起,整个芦阳镇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海洋之中。广大城乡居民纷纷携老带幼来到活动现场,他们怀着喜悦的心情,在游玩的同时,纷纷拿出手机记录这一美好时刻。大家在分享幸福和快乐的同时,也表达着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,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。

  为进一步扩大活动的影响力,提升活动的线上曝光度,省文旅厅邀请了粉丝量50万以上的部分网络达人对系列活动进行直播。通过网络达人的直播宣传,吸引了更多的目光聚焦甘肃乡村,有效提升了景泰县的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。

  太欣新材料科技

  “四季村晚”作为繁荣乡村文化、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,始终以乡村为核心,让农民成为舞台的主角。活动深度挖掘和展现农趣农味,紧密结合民俗节庆活动,鼓励群众讲述身边事、演绎身边人、赞美家乡美。在“村晚”这个充满活力的“新舞台”上,逐步形成了“群众编、群众演、群众看、群众乐”的陇原乡村文化新风尚。“四季村晚”激活了乡村文化的四季韵律,掀起了全省群众文化繁荣兴盛的新热潮。

  太欣新材料科技

  乙巳春节期间,甘肃省各地农村“村晚”活动精彩纷呈,乡镇间“比、学、赶、帮、超”举办“村晚”的热情持续高涨。一场场充满浓郁乡土气息和深厚文化韵味的“村晚”,为全省百姓提供了更加多元、更为丰富的精神文化食粮太欣新材料科技。全省各市县(区)文化馆(站)积极响应群众需求,选派600余名群文工作者、志愿者深入乡村,精心组织指导“村晚”活动。他们结合当地特色,创排了480余个新节目,引导带动1300余个乡村文艺团队、自乐班参与其中,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百姓家门口。据统计,活动覆盖人群达410余万人次,群众参与度和满意度大幅提升。

  在西固区河口古镇,兰州鼓子那宛转悠扬的唱腔回荡在古镇上空,各式花灯璀璨夺目,如繁花般“娇艳绽放”,游客如织,热闹非凡;在镇原县八山村,锣鼓喧天、舞龙矫健、唢呐嘹亮,精彩的表演赢得阵阵掌声;在和政县买家集镇石咀村,悠扬的花儿、山歌让人们沉浸在独特的民族风情中,回味无穷……广大百姓在“村晚”舞台上尽情演绎幸福生活,生动展现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,民间艺术、乡土文化在舞台上大放异彩,极大地增强了各族人民群众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。

  “四季村晚”不仅是展示乡村文化的大舞台,更是推动乡村振兴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平台。在甘南州夏河县来周村,融合民族味、文化味和乡村味的“村晚”,生动呈现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和谐景象;在陇南市徽县嘉陵镇田河村,“村晚”小演出带动了当地文旅“大活动”,村民们与游客一同欣赏节目、拍照留念、打卡体验、购物消费;在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抓喜秀龙镇南泥沟村,“村晚+”模式融合民族文化传承、旅游产业发展、新型消费业态,每年吸引全国游客数十万人次,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。甘肃“村晚”热的背后,彰显的是乡土文化的活力与创造力,古老的农耕文化与现代的文明理念在“村晚”的舞台上交相辉映,传递着浓浓的乡情乡音,留住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。

  此次活动受到了国家公共文化云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、中新社、新华网、搜狐新闻、网易新闻、甘肃经济报、新甘肃、视听甘肃、奔流新闻、头条甘肃、甘肃农民报、兰州电视台、兰州晚报、甘肃省公共文化云等20余家央地媒体的广泛关注与宣传报道。据统计,网络观看量达到203.7万人次,进一步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,提升了甘肃乡村文化的知名度。(文/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王涛)

搜索

网站地图 晋ICP备18007492号 txt地图